你也想出现在这里? 联系我们
创意广告区块 - WordPress区块

震惊戛纳电影节的电影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戛纳反响:戛纳历史上第二部获得金棕榈的纪录片

作为美国政府的眼中钉,迈克尔·摩尔每一次拍片最终都会演变成为社会新闻。《华氏911》在戛纳首映之前,迈克尔·摩尔就号称影片要揭露布什政府的惊天秘密。果然,《华氏911》以大量文献式的影像、对亲历战争者的采访来攻击布什处理伊战的方法和所谓反恐真相。影片还揭露了布什家族与本·拉登家族间的秘密交易,抨击布什在“9·11”恐怖袭击后的外交政策。

事实上,影片在来到戛纳之前,就已经在美国国内闹得沸沸扬扬,影片发行方米拉麦克斯收到上属的迪斯尼公司的通知,要求封杀本片,原因是内容过于敏感,公司不愿卷入政治纠纷。随后影片在戛纳电影节顺利登顶,成为继雅克·伊夫斯·科斯托和路易·马勒联合导演的海底探险纪录片《沉默的世界》之后,第二部问鼎戛纳金棕榈的纪录片,引起一片哗然。当时美国正处于中期选举,很多人都观望影片的上映会对选举产生怎样的影响。甚至有人认为影片获得金棕榈是法国对美国的政治挑衅,但实际上,评委会里有四个美国人(包括评委会主席昆汀)、四个欧洲人(其中只有一个法国人)、一个亚洲人,很难说是法国人主导的奖项。最终,米拉麦克斯的老板还是下决心自掏腰包买断发行权,冲破层层阻碍,令影片得以于2004年下半年在美国本土上映。在这一年的中期选举中,布什所在的共和党惨败,在参众两院双双失去控制权。

27.《情欲九歌》(2004/迈克尔·温特伯顿)

震惊戛纳电影节的电影

G点:性爱的场面多到相当于A片

戛纳反响:光做还是不够,也就略好于A片

对于这部未加任何删减在英国公开上映的电影,《卫报》称其为“英国影史上最具争议的性爱作品”,在世界十大禁片榜上,《情欲九歌》排名第八,此片很难再用情色来打马虎眼了,这就是实打实的色情片,《情欲九歌》中性爱场面占去了整部影片的一半还多。做爱时间的分割点是男女主人公参加的九场演唱会,马特与丽莎的之间的情感变化,一场场地做下来,真正做到了“爱不是说的,是做的”,性爱场面本身也就是电影故事。迈克尔·温特伯顿放肆地在大银幕上进行他对于情与性的大胆实验。两位男女主角之间的性爱场面,完全是真刀真枪的,《BB电影》对此评价:“即便是最善于乔装打扮的色情作品也会试图去讲一个故事,但此片的编剧兼导演迈克尔·温特伯顿却只是展示了九首下流而拙劣的歌曲。”而事实上,温特伯顿本就想要抛开其他,专注男女之事,这是一次实验。但是,最后的成果,只说明了这不是个好主意,缺乏旁枝末节的单纯性爱,没有特别的技巧,只能沦为形式主义。《情欲九歌》在戛纳引起了小轰动,但也纯粹是猎奇角度上的围观,吸引到了眼球没赚到呼声。电影节对电影艺术性的执着是坚定不移的,成色不足,那只能坐冷板凳。

28.《罗伯特超high》(2005/托马斯·克雷)

震惊戛纳电影节的电影

G点:强奸与虐杀

戛纳反响:播放高潮段落时,大批观众愤然离席

某位影评人的一句话,很好地解释了《罗伯特超high》造成巨大反响的原因,“与本片相比,《发条橙》简直变得像小甜甜的音乐MV一样可口。”此话丝毫没有夸张的成分,同样是三个整日闲逛的少年,同样是以犯罪打发无聊时光的消遣,同样是闯入无辜家庭,对女主人施以强暴与虐杀的手段,《罗伯特超high》在影像还原度上以真实到发指的程度,令人不忍卒睹,乃至掩面而弃。我们再用文字还原影像的内容,这实在不是人干的事情,可更让我们难过的,是这些发生在电影中的情节,未必不会在现实中重演,甚至可以说,现实的版本,没准比电影更加残忍。每当想到这一点,我们便会对人类产生深深的绝望。

好吧,这些联想本不该在讨论范围里,就事论事而言,《罗伯特超high》最让观众无法接受的,是超出了电影道德的底线。虽然人们能对电影是否该展现此类肮脏的画面,抱有不同的意见。但就戛纳观众的反应看,多数人认为电影不该如此“没有底线”。所以,大批影评人在强奸和虐杀段落的拂袖离去,也就成了一种掷地有声的回应。电影人必须意识到,展现丑恶,并不能衬出美好,相反,它会撕裂观众的眼睛和心。

29.《天堂之战》(2005/卡洛斯·雷加达斯)

震惊戛纳电影节的电影

G点:露骨黄暴、诡异跪行

戛纳反响:不明就里

关于《天堂之战》的争论,我们很难说是集中于黄暴场面。毕竟戛纳每年的猎奇片和情色片数量都不少,即使本片开场就献上了一曲澎湃的口交交响,此后还有美女与教授、野兽与母兽的媾合场景,以及血淋淋的杀戮,但这些对于见怪不怪的戛纳而言,也只能算是一顿茶泡饭,和着茶水也就能吞咽下肚。反倒是男主角行凶后的跪行引发了更多的讨论与思考,说是关乎宗教信仰也好,亦或是墨西哥地域文化也罢,总之,对这一幕的理解不一而同。再配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片名,观众的胃口反而大开,舆论的声音也随之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导演卡洛斯·雷加达斯是个非常本土化的作者,将墨西哥的文化特质加入影片之中,以阿兹特克式的救赎点明了影片的叙述主题。在此基础上,黄暴也就成了适当的佐料,出色的搭配,完成了一部色香味俱佳的话题之作。当然,这都是在假设理解成立的基础上,本片显现出来的特点。然而,实际情况是,多数人不理解这种以玉石刀剖开一条血路的救赎方式,也难以触及影片暗含的牺牲与信仰的主题。说白了,法国人看不懂阿兹特克祭台上的血迹,整部电影也就此沦为纯粹的炫异。弄巧成拙,拙又化巧,《天堂之战》促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

30.《人体雕像》(2006/乔治·巴勒菲)

震惊戛纳电影节的电影

G点:死猪、死胖子、死人标本

戛纳反响:看的时候吐,看完了继续吐

整部《人体雕像》共分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用一个词来概括,全都是恶心。第一部分性饥渴的士兵,被长官呼来喝去,只能眼睁睁偷窥女人在浴室脱光了洗澡,自己回到小破屋里默默地向天开炮。杀猪成了唯一的事,母猪成了唯一的伙伴,渐渐,欲望如同猪油蒙蔽了心眼,一堆死肉在幻觉中化为温柔的女体。就这样,与死猪共枕,在腐烂的内脏群众翻倒着自己的肉体。一夜折腾完,白天,被推门而入的长官击毙。枪决的原因很简单:恶心。第二部分,大胃王比赛,饕餮的罪孽在比赛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肚子上的褶子,胸口的赘肉,分不清男女的躯体,肥硕者没有性别,没有灵魂,没有存在的价值。世界上最恶心的不是微小的灵魂,而是过多的肉体。第三部分,大胃王的儿子成了一位标本爱好者,他在恶心父亲的压迫下慢慢变得扭曲。但有一件事,他很清楚,就是弑父。于是,他将父亲制成标本,自己也边自杀边自制标本,最终完成了两件恶心的杰作。

《人体雕像》就是如此的一部电影,用最直观的恶心场景,表现人性中丑恶的方式。目的是可取的,但手段是低劣的。说到底,用恶心表现恶心,实在是过于单一了。而且,这么做,观众也不会喜欢啊。

31.《情欲电影院》(2008/布里兰特·曼多萨)

震惊戛纳电影节的电影

G点:脏乱差环境下的原生态性爱

戛纳反响:震惊于影片描写的社会环境

一家条件极差的色情电影院,经营着全家住在其中,整日与娼妓、同性恋者呆在一起,是不是地口交与做爱贯穿每日的生活。娶妻成家仍旧是不变的人生目标,只不过,这些日常的琐事埋在周而复始的颓废欲望里,变得不再重要,却仍旧无可替代。《情欲电影院》打着情色的招牌,吸引了许多看客的目光,但我们看完整部电影,记住的并非一具具起伏的肉体,而是那家色情电影院以及影片所展现的社会环境。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环境甚至比不上纯粹的雨林。肮脏的厕所,随处可见的污垢,凌乱的房间,发黑泛黄的墙壁,漏水断电如清真寺里传来的祈祷……这一切,真的属于现代社会吗?这样的疑问也许是多余的,毕竟,人家是住在电影院里的。电影院就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就这样,当二者碰撞在一起时,现实的讽刺应运而生。

戛纳对本片的兴趣,也因此逐渐从情色本身转移到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以及人文关怀。但所有人看到结尾,两位男主人公坐在马路牙子夜谈无语时,才明白过来,整部电影从头到尾只是借着情色的噱头招揽看客,其真正的实质只有一个:对现实无奈的慨叹。

32.《饥饿》(2008/史蒂夫·麦奎因)

震惊戛纳电影节的电影

G点:屎尿翻滚,压抑成灾

戛纳反响:忍着反胃,大声叫好

《泰晤士报》评论此片道:“观看《饥饿》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恐怖经历。影片过分压抑,令人极其难受,然而它又是充满诗意的。”影片开始没有多久,便进入恶心人状态。赤裸的、肮脏的、惨白的人体在监狱内形同行尸走肉——他们便是影片中的主人公们,爱尔兰激进组织共和军在梅兹监狱中的政治犯。监狱牢房内,染黄墙面的不是涂料,而是人的粪便,尿液、血迹则是液体补充。即使隔着镜头,也能感受到那种令人作恶的腥臊,真实得让人怀疑,这里真是演得嘛?这些演员是如何演得下去的?肮脏的监狱是囚犯们的“杰作”,而不是狱警们在虐囚。这些囚犯们正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给监狱看管者惹麻烦,并向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的英国政府施压,以争取应得的政治地位。

除了监狱内的惨状,在不那么令人难受的场景里,史蒂夫·麦奎因也始终没让观众好过。那段时长17分钟的双人对话,麦奎因大胆采用固定机位,拒绝使用正反打镜头。迈克尔·法斯宾德饰演的绝食抗议领袖鲍比·桑兹,舌战前来说服他的神父,这是唯一能够理解共和军决绝信仰的一场关键系。而停滞的,保持距离的镜头,让人顿觉身处庄严的审判台,由不得人大声喘息。当桑兹饿成干骨,躺在洁白干净的病房中,却是另一种死神将至的恐怖。而最让人绝望的是,这个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

33.《反基督者》(2009/拉斯·冯·提尔)

震惊戛纳电影节的电影

G点:不敢直视的残虐

戛纳反响:最黑暗、最恐怖、最血腥的电影

在戛纳首映之前,个别提前看过《反基督者》的影评人曾警告观众:“我知道拉斯·冯·提尔是个病态的混蛋,但这部影片将是这种病态的极致,毫无顾忌地释放着它的愤怒,根本没有尊重观众的意思,也让里毫无躲避的可能,不得不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心脏有问题的人就不要去看了。”这个警告并非耸人听闻,夏洛特·甘斯布扮演的女主角因丧子之痛陷入精神危机,心理咨询师丈夫非但没有治愈妻子,反而遭受妻子心魔的折磨。影片的后半段,妻子逐渐失控,她开始在肉体上折磨丈夫和自己。她打断了他的腿骨,用石头猛击他那勃起的生殖器直至流血,她用钻孔机穿透丈夫的脚,拧上螺丝并且把扳手藏了起来。她的自残同样吓坏观众,她亲手用剪刀剪掉自己的阴蒂。

影片在视觉上和叙事内容上都在挑战观众生理和心理的底线,之所以如此阴暗,皆源于冯·提尔前两年身患忧郁症的心理体验。他说:“我有整整两年的时间都非常沮丧,整天不知道在想什么,或者我什么都不想。这部电影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拍摄完成的,灵感来自于我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恐惧。不过这不应该成为导演和观众之间的沟通的桥梁,我拍电影是想表达出一种接近真正黑暗的恐惧,而不是让他们来体会我内心的想法。”可是,无论观众能不能理解这种接近真正黑暗的恐惧,那些令人不忍直视的镜头,确实吓坏了大家。

34.《法外之徒》(2010/拉契得·波查拉)

震惊戛纳电影节的电影

G点:阿尔及利亚独立史的尖锐演绎

戛纳反响:法、阿两国都觉得歪曲历史,所以集体抗议

波查拉胆子挺大,凡是敏感的题材,都敢于伸手乱搅。上一次《光荣岁月》,没有搅出是非,这一次《法外之徒》,终于湿手沾了面粉,逃不过影片外的种种非议,弄得自己焦头烂额,一塌糊涂。一部政治敏感的电影难免摆不平两端,如同玩跷跷板一般,扬一方贬一方,就像《逃离德黑兰》,让伊朗人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恨不得将小本抓回德黑兰,来个“让你逃逃看”。

有趣的是,这种事情到了《法外之徒》这儿,完全变了样。本片居然能让影片涉及的两方都弄得气不打一处来,着实有些本事。首先,阿尔及利亚人看了,显然最气,将自己的祖先烈士的辉煌胜利,描绘成了靠暗杀和恐怖袭击赢得的独立。为此,他们脸上非常挂不住,提出了强烈的抗议;而在镇压一方的法国人那里,原本阿尔及利亚的是是非非已是过眼云烟,不提也罢。可片中偏偏出现了美化法军大屠杀的场景,将处于强势的法国军队描绘成吃了哑巴亏的“弱者”。为了避免惹得一身骚的局面,法国官方不能坐视不管。“对于这样的美化,我们表示很不能接受。”

就这样,《法外之徒》瞬间让两方都生出了不满情绪,于是数千人在首映当天进行抗议集会。导演波查拉纵然百般解释,也无法平息民族的怒火,也捋不平历史的创伤,就这样跌了个大跟头。

文章链接:https://www.sbkk.net/2445.html
文章标题:震惊戛纳电影节的电影
文章版权:随便看看 (sbkk.net) 所发布的内容,部分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网络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12345...5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冷门专辑电影推荐

百部最佳非英语片

2019-11-6 15:17:35

冷门专辑电影推荐

冷门港片电影推荐

2019-11-6 15:20:25

免责声明 SBKK 是一个专门的电影推荐平台,通过收集经典电影专题以及网友互动分享好看电影,并不提供影片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