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团大奖(法语:Grand Prix,英语:Grand Prize of the Jury)又名评委会大奖、评审团特别大奖,是法国戛纳电影节正式竞赛项目的奖项之一,由评审团所颁发给次于金棕榈奖的电影,为戛纳电影节第二大奖。在此奖出现之前,第二大奖为评审团特别奖(Special Jury Prize)。
2014年,意大利女导演爱丽丝·洛尔瓦彻(左)凭借《奇迹》夺得第67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右为颁奖人、意大利女星索菲娅·罗兰
自1967年设立该奖项后,一度被命名为Grand Prix Spécial du Jury(1967-1988)及Grand Prix du Jury(1989-1994),自1995年后,该奖项即统一称为Grand Prix。但与金棕榈奖的前身Grand Prix du 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不同。
评委会大奖”系偶然诞生,只因为替一两部得不到金棕榈的佳作而倍感惋惜才临时设置,如今则演变为“最佳影片第二名”地位的常设奖项。与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如出一辙,旨在表彰仅次于金棕榈奖影片的“亚军”。
较之金棕榈奖作品集艺术价值、现实意义、社会意义于一身的高标准严要求,评委会大奖得主多为张扬个性、爱憎分明的“狠角色”。 此外,评委会大奖还有“金棕榈奖”前站跳板的意味。昆汀·塔伦蒂诺在凭《低俗小说》称霸前,借《落水狗》斩获评委会大奖;拉斯·冯·提尔也曾于《黑暗中的舞者》问鼎的数年前,因《破浪》赢取评委会大奖。
中国导演张艺谋的《活着》(与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毒太阳》并列)、姜文的《鬼子来了》先后获得过第47、53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