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迷踪》银幕里上演的都是你我的日常镜象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非常新颖的表现形式,整个故事都在电脑屏幕上完成,节奏感把握得极好,多处反转出人意料,想起前面的铺垫又觉得顺理成章,悬疑的氛围持续到结束。

《网络迷踪》银幕里上演的都是你我的日常镜象

《网络迷踪》除了主角周约翰在好莱坞打滚多年终于可以演出一部担任主角的认真电影,这部全亚裔阵容的作品也终于跳脱只是在讲文化差异或移民心境等题材,而是成功交出了一部超越种族肤色的共同语言作品,而这共同的语言就是网路。我喜欢《网络迷踪》这剧本,是因为它够聪明,聪明到懂得用共同行为的投射来吸引共鸣。

《网络迷踪》银幕里上演的都是你我的日常镜象

整部电影的视角相当有趣,坐在戏院的观众只有两个角度,一个是变成坐在电脑前,另一个则是成为电脑。当主角看著我们时观众就是电脑萤幕,所有剧情发展都在萤幕里外,萤幕与银幕的切换贯穿全片一气呵成!

豆瓣

《网络迷踪》银幕里上演的都是你我的日常镜象
8.5
2018 / 美国 俄罗斯 / 剧情 悬疑 惊悚 犯罪 / 阿尼什·查甘蒂 / 约翰·赵 米切尔·拉

银幕与萤幕的视角交错同样深得我心,说穿了现在电脑萤幕里发生的日常,有多少人把坐在萤幕前的自己当成看电影般的看待?而电脑里的那些社群软体、网路、对话、交友等,又有多少只是一场戏?谁是导演、谁是演员、谁又是观众,每一天坐在电脑前,这些思维都冲击著我们。而《网络迷踪》从一开始就把银幕跟萤幕作了切换,手法新颖有趣外,对我来说更是一大讽刺所在。实在相当高明!

《网络迷踪》银幕里上演的都是你我的日常镜象

《网络迷踪》是一部相当“别有用心”的电影,除了手法外,诸多剧情支线看似只是主角的个人行为,却又同时考验(检视)著观众的惯性行为。例如片中主角金大卫(周约翰 饰),当他必须确认一个陌生人的可信度时,他第一时间做的就是网路搜寻,并且只看了头三则资讯。而需要真实了解一个人时,他也相信只要透过登入他人电脑与社群帐号就可以完全掌握。这部建立在女儿忽然人间蒸发,焦急的单亲爸爸想尽办法要找出女儿可能下落的故事情节实质为饵,诱使观众在男主角片中的行为与反应中检视自己。有趣的是这个检视并非是一开始就能察觉,当老爸试图想登入女儿脸书帐号,透过层层转化的更改密码过程中,场内观众开始发出一些躁动,显然大家都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不可以的。但透过搜寻去认定一个人的第一印象这件事,却是被大家都默认且不以为意的。

《网络迷踪》电影厉害的地方正是在此,电影不需要在剧情上作更多铺陈发展,反倒是透过现在多数人行为中的“BUG”来放大即可。为何我们会相信网路搜寻?从何时开始我们那么容易就会相信一件事或一个人?对我来说这就是网路带来的行为BUG,人类变得很轻易或急著相信了某个事实,却未必会想到这可能而非全貌;又或是有心人可以透过这个行为BUG来操控他人(同场推荐最佳范例电影《非识不可》)。因为当所有的资讯来源只剩下网路,那操控似乎就是最简单的事了。而且更简单的是“只要让想看的人看到”就够了。

取得全世界的人相信或许不易,但让一个人相信似乎已经不算困难,而更可怕的是,一个人也会影响别人。网路世界资讯的烽火燎原,经常是一发不可收拾,洒得出去却不知如何收回。一但被有心人掌控,就成了任何时候都有机会上钩,一切只需等待。

《网络迷踪》银幕里上演的都是你我的日常镜象

《网络迷踪》的重点在于搜寻,不只是网路的搜寻,也包含了人类思维上的搜寻。片中老爸登入了女儿玛格的电脑才发现,她没有去上该上的钢琴课,在学校也不是个有朋友的人。这些形象对老爸来说难以置信;她进入了玛格的世界,登入了每一个玛格会上的网站,眼前的玛格变成一个太过陌生的人,而老爸不明白的是为何他们两人在家会无法可说?而玛格宁愿把话说给陌生人听?片中有一段老爸观看玛格过去直播的一段段影音画面,都是按了播一下子就关,看到这里忽然感到难过,这就是代沟,或许不是不愿意多花时间,而是刻板的认定这样的内容不会有什么重要的。可殊不知影片中的玛格眼神看起来有多孤单又不知所措。必须面对没有太多观看人数的压力,但同时间又需要与人交流,所能做的大概这些影片这就是她最大的勇气,可是这些老爸金大卫都没有察觉。而这就是网路带来的无形且难以突破的距离。

但我们能怪不是生在网路世代的长辈们吗?当然不能。他们要理解这个世代太困难,而更大的危机则在于当他们试图努力学习网路,则更容易沉迷与全然相信。金大卫的设定年纪为1970年出生,从电影第一幕出现windows经典桌面来判断应该是2001年的Windows XP,电影开头刻意以某些视窗与排序画面展现了网路的发展,也就是说金大卫是在31岁使用网路;而从他的工作内容看来他对网路的适应程度并无问题。然而玛格则是一出生就活在网路的年代,这世代的人际关系有极高的占比是透过网路。更高比例来自陌生人的交流。

《网络迷踪》银幕里上演的都是你我的日常镜象

这些细节看似在《网络迷踪》中无关紧要,但却有其左右剧情的关键。如果无法参悟这些代沟与差异,那电影里的情节发展就容易被认为太过扁平。因为《网络迷踪》用了一半的时间在告诉我们这就是你我会作的事,却又在后半反转立场把角色还给了主角金大卫,让他告诉我们这才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人才会作的事。

最后强大的反转来自关键性的照片,当然也只有像金大卫这种中年男子才会花钱去打电话给图库的模特儿,正是因为在他的年代是不会有人盗用他人照片来当成自己的,所以他才会执著要去找出照片中的人物到底是谁。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大概一眼就知道那照片不会是本人,一但有了这先入为主的观念,那么我们就不可能会像片中主角去打这一通电话,也不可能再从这里面找出更多线索,甚至找到答案。

我喜欢《网络迷踪》的剧本,正是因为它使用了最符合我们目前所处环境与行为的手法,同时间却又反问著这我们这些日常行为中从没思考过“为何如此”,透过这些行为BUG加以延伸后再回到那些还不那么依存网路世代身上,展现了属于上个世代的传统也有值得我们继续保留的地方。这是《网络迷踪》的厉害之处,最终把我们从片中丢回观众席上告诉我们,你看的不只是一部电影,银幕里上演的都是你我的日常镜象。

《网络迷踪》银幕里上演的都是你我的日常镜象

《网络迷踪》的手法我觉得著实太聪明,它几乎是用了一个跟观众情绪与情感同步的零时差剧情。因为主角的行为几乎就是我们的日常,于是他的每一个行为或犹豫,打字斟酌的符号表情与用字方式,无须演绎就能让观众明白角色的心境。观影时或许同场的都是同好,过程中一些笑点或是惊呼声几乎都同步,让我一直都有“这真的就是每个人会发生的事啊”的共鸣。又或是像是看到蓼蓼无几的按赞数,没有动静的tumblr,这些看似社交实质求救的声音都历历在目。忽然觉得真的不需要吝惜按赞,赞只是一个按钮,但可能可以带给一个人在生活上有更多好的感觉,我们为何又要如此吝啬?

跟网路有关的电影非常多,但其中我最喜欢的仍是2011年的《非识不可》(Catfish),以伪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一段脸书上的网路交友,最后却延伸出令人意外的发展。对《非识不可》之所以会如此难忘是因为这部电影彻底改变了我对脸书的某些反感,甚至接受了有些人需要在网路拥有另一个身分才能继续维持他的日常。欺骗未必都有恶意,有些欺骗只是为了增加生活的某种可能性。当然你可能会难以理解我的论点,诚挚推荐给喜欢《网络迷踪》的观众也可以找这部《非识不可》来看看,我觉得《非识不可》为网路电影订立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关于改变对网路的想法。

《网络迷踪》也有著同样的野心,但仍著重在剧情发展的铺陈,能仅仅透过所有网路视窗拼凑出整部电影还能有高潮迭起的紧张感实属不易,看字幕才发现似乎整个团队有非常多亚裔成员,第一次觉得亚洲人真的也是有办法拍一部给全世界看的电影啊(真的不会只是亚洲疯狂富豪那种)!

电影解说

【歪歪】解说年度爆款悬疑片《网络谜踪》, 父亲网络搜索失踪女儿
文章链接:https://www.sbkk.net/8971.html
文章标题:《网络迷踪》银幕里上演的都是你我的日常镜象
文章版权:随便看看 (sbkk.net) 所发布的内容,部分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网络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书写影谈

《我们 Us》藏在黑暗地下的另一个我,剧情离奇神反转!

2020-8-4 16:35:50

书写影谈

《水形物语》奥斯卡最佳影片,人鱼如何跨种族相恋

2020-8-12 14:09:00

免责声明 SBKK 是一个专门的电影推荐平台,通过收集经典电影专题以及网友互动分享好看电影,并不提供影片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