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想出现在这里? 联系我们
创意广告区块 - WordPress区块

《火星救援》距离地球5500万公里,孤独的求生之路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火星救援》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终于不煽那些蹩脚的情了,终于能专注于探索、征服、解决问题,这些科幻本来应该关注的事情。整部电影对感情的处理非常收敛,从头到尾就事论事,就像一个有智商的人应该有的样子。

《火星救援》距离地球5500万公里,孤独的求生之路

“只是全然的相信,需要最大的勇气。”看完《火星救援》后,这句台词一直出现在我脑海里。这是日剧《天体观测》的名句,当时我很喜欢这句台词多少也跟情感面有关,《天体观测》是2002年的作品,想不到在相隔13年后我在真正领悟到这句话的另种涵义。电影与日剧恰好都是与宇宙有关的题材,《火星救援》讲的是太空人上火星执行任务的故事;《天体观测》说的则是一个研究星象的大学社团成员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的故事,故事内容看似毫不相干,而连结两者之间的恰好就是宇宙。在肉眼上只能看到一个亮点的东西,要相信那上也有著生命存在的可能这件事,认真想想这的确需要勇气。更或者可以说,要抱持这样对宇宙热爱的心,似乎最原始的出发也只有信念二字使然。日剧《天体观测》把这份信念包装成缘份,电影《火星救援》则把这份信念包装成决心。而这也成了《火星救援》这部电影里最令我感动且有所共鸣的部分。

《火星救援》距离地球5500万公里,孤独的求生之路

《火星救援》这电影对我来说很入世,因为它没有把宇宙以抒情或哲理的角度来诠释。以科幻文学的分类来说这种叫硬科幻,也就是这个故事所发生的背景都是建立在科学角度可检视的范畴所发生。在这样简直就像是看一场NASA太空总署纪录影片为前提的电影,原以为顶多就是视觉特效惊人,但导演雷利史考特功力超好(废话他简直是电影界的艾西莫夫),竟能用这样生硬题材为背景来强化能胜任这份“工作”所需具备的条件。

多数太空人电影大多会绕著对宇宙著迷之类的梦想为基础,不过《火星救援》并没有如此老梗,电影一开始他们就已经在火星上执行任务,五分钟后就出意外了,然后接下来也像是有一套SOP走下去,他们留下了在任务中受伤失去生命的主角马克搭著太空艇回地球,但马克其实没有死,他只是身上监控生命的机器坏了,他活了下来,但整个火星上只剩下他一个人,而要从地球出发到火星最少需要四年时间,马克如果要活下去,他就得想办法准备充足的食物与漫长等待的意志…。

《火星救援》距离地球5500万公里,孤独的求生之路

坦白说《火星救援》并不是一个很通俗的剧本,一般来说这样的设定很容易变成另一部《星际效应》或《地心引力》,但雷利史考特当然不会让这件事发生,我反倒觉得《火星救援》更近似《阿拉斯加之死》,电影看似讲一个被遗落在无人之地的故事,但主旨上则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而科幻的题材则再加入了拟化非生命的共生关系。

我喜欢《火星救援》麦特戴蒙饰演马克瓦特尼的个性安排,聪明且毫不优柔寡断,仿佛观众还在为他担心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在种马铃薯了。我觉得这也是电影《火星救援》很令我佩服的地方,这部电影如果没有办法让我相信马克个性的话大概就全毁,但他建立起很高的说服力,他没有太多时间哭天抢地,他很快组织起可行的求生方式,但却又在小地方流露出一丝落寞,但也很快速的就打起精神。他的坚强把观众情绪带到向阳处,让我们很快就把哭哭啼啼的电影都忘得一干二净,快速进入剧情安排的轨道里。

《火星救援》距离地球5500万公里,孤独的求生之路

就剧情来说,《火星救援》并不是甚么感人的求生电影或我要活下去的末日逃脱之作,它反倒真的是很具体描述关于上太空得经历过多少人与多少计画安排等,在一般太空电影刻意忽略的环节,《火星救援》反而是通通拍了出来,当然个中细节或许有待商榷,不过光是多少人得投身其中这件事,我觉得《火星救援》作了很好的示范。

上太空从来就不容易,但许多电影却总是为了剧情而忽略“硬体环节”,如果说的更白话些,多数太空电影为了剧情发展忽略了过程,尽以结果代表一切。而《火星救援》则是把这些过程尽可能的一一拍给观众看,然后明白这份“工作”确实非等闲之辈所能胜任。一如马克瓦特尼片中说的那句“我有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帮我”,这句话不只是针对剧情,多少也有向这些真实世界在太空总署或相关领域工作的人们致敬的意味。

《火星救援》距离地球5500万公里,孤独的求生之路

当然,再回到剧情,安排了观众理解其困难度后,我们则更能深刻感受到马克一个人被留在火星上的无助与孤单。不过电影让我们陪著他一起渡过那些求生计画,看著他从无到有,从一个人到取得与地球联系的这些过程,把马克的专业度具体化(身为植物专家以及本身具备的科普知识),并且佐以个性辅助(先想办法解决而非放弃),在这些环节中我们理解了那些物理化学与科普常识的确能帮助我们求生;再者则是在地球上以及正在进行返程工作的伙伴,这些人的安排非常重要,因为人往往才是最大变数,如果当中有一个人提出了放弃,那么整个计画可能就会无疾而终。

《火星救援》距离地球5500万公里,孤独的求生之路

我喜欢《火星救援》在阐述团结这件事情上所下的功夫,想成大事绝非一人能力所及,一群对的人组合起来才有无限可能。马克靠自己的专业让自己有了求生机会,但同时间电影发展出地球上的人们以及绕行在返程轨道上的组员两条支线的齐心同步才是真正的成功关键。职场上有老话“人对,事就对了!”正是这个道理。

听起来很像天方夜谭的抢救计画,必须把求生舰的控台与天顶拔掉听起来确实荒唐,但马克选择了相信。这样的信任除了对专业的尊重外,还需要绝对的勇气。马克没有花太多时间质疑,才得以让这个天马行空的计画成功运作。而成功与否,除了关乎电影的安排外,也关于第一人尝试的绝对勇敢。

《火星救援》距离地球5500万公里,孤独的求生之路

“敬启者,请好好照顾好这台车,因为它救过我一命。”

我一直都觉得太空人与宇宙是很迷人的题材,因为有宇宙的存在才会让人知道自己多渺小,接受自己渺小的人才明白寻求与他人合作与团结的重要。在相信自身专业外,同时接纳其他人的长才与建议,这才是真正的存在宗旨。电影《火星救援》透过没有英雄只有团队合作的安排,不仅让马克找到了回家的路,也让观众找到了社会里的生存之道。一如宇宙间星体在轨道上运行的道理般,以自身专业自转,以他人合作公转。在这个一人一媒体的膨胀世代,还好我们还有《火星救援》,让我们重新检视自己,到底是习惯处在绝对位置还是相对位置;是自以为是还是过度自卑,是文艺太多还是科学太少,是兴趣太广还是专业不足,是擅长怀疑还是不懂信任,这些问题,我们都该在电影结束之后,好好地问问自己。工作为何会不快乐?也许答案就在这些问题里。

如果你还是找不到解答,那就去看看《火星救援》吧。

《火星救援》距离地球5500万公里,孤独的求生之路

很喜欢官方设计的这款角色说明图。也许是无心插柳,但对我来说把各司其职的涵义表达的一清二楚。一如职场的分工概念,每个人每种身分与角色如果都能在各自专业上有所发挥,运作就会顺畅。工作如是,生活如是,宇宙如是。

《火星救援》距离地球5500万公里,孤独的求生之路

虽然有些离题,但最后还是希望可以点播一首日剧天体观测的主题曲,BUMP OF CHICKEN的〈天体観测〉,说来也很刚好,在这部日剧中用了谷川俊太郎的一首诗,名为《二十亿光年的孤独》,内容恰好就是讲火星的生活。我很喜欢这首诗,或许被说中了某种心事吧。

电影解说

7分钟看完高分硬科幻电影《火星救援》马特呆萌在火星上的孤独求生之路
文章链接:https://www.sbkk.net/9071.html
文章标题:《火星救援》距离地球5500万公里,孤独的求生之路
文章版权:随便看看 (sbkk.net) 所发布的内容,部分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网络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书写影谈

《45周年》相处容易相爱难 抵不过一封初恋的信

2020-9-5 17:00:29

书写影谈

《海边的曼彻斯特》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电影 一个痛苦的人如何面对生活

2020-9-10 14:27:08

免责声明 SBKK 是一个专门的电影推荐平台,通过收集经典电影专题以及网友互动分享好看电影,并不提供影片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