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片平淡却不拖沓,片中角色看似不多,但却覆盖了英国社会底层百姓的三种模型。年度十佳之选,用幽默的方式批判社会制度。
“如果没有人听我说话,为什么我要听别人的话。”-《我是布莱克》(I, Daniel Blake)
看完电影都过两周了,想起这部肯洛区的《我是布莱克》还是会有点激动。我看过肯洛区的电影不算多,但始终喜爱的《寻找艾瑞克》一直都能鼓励着我。我喜欢肯洛区不会为了剧情所需过度美化或丑化现状,但他总是习惯放大小人物与小人物间的连结与情感。看肯洛区的电影,就像是用显微镜看那些电视新闻中只给三分钟篇幅的人生,我们可以透过电影的长度来理解,并且达到感同身受的默化。
这世界是没有人可以真正理解别人的,如果不是自己有过类似遭遇,靠自己幻想的设身处地,永远都达不到真相的千分之一。或许因为如此,肯洛区始终着眼在社会基层的弱势与劳工阶层,他几乎只说他们的故事。而如果你刚好也像我一样看过《寻找艾瑞克》《天使威士忌》与《我是布莱克》的话,那你应该可以懂得在这些电影中他给足了每个主角该有的尊严,就算说着他们不太理想的人生,也没有为了渲染剧情剥夺了他们身上其他无形的东西。
这大概就是为何,看肯洛区的电影我们不太会“同情”那些角色,甚至能从中感受到这些角色的“富足”之处,只是这次《我是布莱克》肯洛区过往着重的情感回归到一个人的尊严,并且让我们看见制度的荒谬之处。
先来说说《我是布莱克》的剧情。主角布莱克是个木匠,因为被医生诊断出有心脏问题得先暂停工作在家休养,然而却在英国制度下的政府补助程序上遇到了与医院判定不吻合的状况,制度无法为单一个人修正;而不懂电脑的布莱克只能终日奔波;另外同样因制度导致无家可归的单亲妈妈凯蒂更因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困顿几乎无法活下去。然而在这些荒谬的制度下,究竟该着眼群体还是单一呢?
我很喜欢《我是布莱克》在电影开场与中段用了黑画面与淡出的手法,电影片名开宗明义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叫布莱克的人发生的故事,也于是在你得知最后结局在往前回想你才会明白这部电影的温柔之处。电影舍弃了更富节奏感的转场方式,以纪念式常用的淡出淡入进行,不只让我们始终感觉到主角的存在,同时也看出这份尊严并不会随着生命消失而没有重量。
每个人都有尊严,就算现实如何卑微都不会抹灭它的存在。在《我是布莱克》中,更将这样的尊严放进了互相体谅或互助的剧情上。片中的布莱克是个乐于助人的老好人,但电影并没有把布莱克搞成正义使者或满腔热血,说穿了他做的不过只是在他的环境下本来就会做的事。朋友会互相帮忙,一起看足球一起瞎搞是生活里的娱乐;当他到了政府机关看了那些根本就没必要的冲突,自然会想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他想出面帮忙调解,却被视为带头闹事,结果通通被请了出去。机构中有人想帮助不懂电脑的布莱克,却换来主管的责难。
制度就是一种刻意忽略单一性的产物,它不是为了人而生,而是为了把人弄成不像人。
《我是布莱克》在政府的程序与制度上作了很多的讽刺。但后来我问了待过英国的朋友后他说电影的剧情的确符合英国现况。但撇开国别来看,我觉得电影放大的是单一,也就是我们很喜欢说的个案,制度总会把出状况的那桩说那只是个案,问题是谁不是个案呢?一套制度是不可能符合所有人,少数服从多数的道理大家也懂,但是如果制度本身就没有完整考虑到人民的实际状况,只建立在利益之上忽略弱势,那种进步就会成为一种残酷的淘汰,变成另一套国定杀戮日,目的就是要用制度歼灭弱势。
《我是布莱克》始终强调单一,电影以布莱克作为片名出发可以看出刻意对比整体的目的。社会是以个人为单位而建立,就算制度是以多数人出发也不该等同视那些少数人不存在。片中布莱克始终拿不到政府救济,甚至还为了假装有在找工作赔上了信用。最后忍无可忍下用涂鸦在政府机构外墙喷上了自己的名字,写下希望能在死前得到身为人民应有的权利,获得了路过围观的民众与街友的大声欢呼!
我很喜欢肯洛区每次在电影中安排的反击(像是《寻找艾瑞克》的面具也是令我哭笑不得),总会以小人物团结的方式,在肯洛区的电影中,这些反击都不会像是其他电影的那种复仇,他永远都只是一种伸张,一种要让世界知道还有我们这样的人存在的声音。毕竟小人物哪还敢奢望胜利,但我们还是想鼓舞其他与自己有一样处境的人,想让其他人知道你不孤单。在布莱克最潦倒的时候,被帮助过的小女孩跑去他家,布莱克的尊严不容许他求助。小女孩说,
最简单的道理有时候我们也会忘记,那些总是习惯关心照顾别人的人,也许也有自己的难题。布莱克最在意的自尊差点让他拒人于外,还好这世界还有与自尊同等质量的东西叫善良,能让人放下武装。
《我是布莱克》电影中深刻描述弱势处境,而本来用来保障人民的律法竟成了破坏生活最大的困境。电影的讽刺与对比都让人心有戚戚焉,不过在这部电影中最被感受到的是肯洛区的温柔,他给足了一个人该有的尊严,让这些身处弱势的人也能被看见他们富足的东西。当布莱克放着过世妻子录的广播节目,当他说着他们辛苦却互相扶持的点滴。那些生活的涛天巨浪在布莱克回忆的片段里显得举无轻重,仿佛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击倒,没有东西能被夺走。
看似汹涌的海面,如果你看进去了你会知道,海的最深处其实是不见底的平静,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而当我们害怕了,我们只能选择伸出手,祈祷也能握住另一只因害怕而伸出的手。
其实生活能让我们活下去,都是每个人自己活出来的。幸运的话会刚好有一阵风,推我们一把。很喜欢《我是布莱克》里的一句台词说,“想乘风破浪,其实只需要后面刚好有一阵风就好。”愿我们都能成为身边朋友刚好的一阵风,也希望那阵风在需要时也会为你我而来。
《我是布莱克》片尾的那封他自己写的信非常威力,国外甚至还直接用LED把信的内容拉出来宣传,并且找众人一起接力朗读这封信的内容(下方影音)。身为一个人的质量与重量几乎都在信里完成传递。其实这封信里的丹尼尔布莱克可以成为任何一个名字,重点我们要如何让自己活得像自己该有的样子或许才是生命课题,而关于社会与制度,我想唯有能给予每一个人尊严的社会才能成为值得我们努力的所在。
记得电影《窃资达人》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每个人的名字之所以会有意义是因为有人叫你。”这句台词或许也刚好说中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吧。
此外,类似电影剧情的案件也在英国层出不穷,《我是布莱克》也做了数篇生活陷入困境的民众专题希望吸引关注。电影可以是一份娱乐,也可以拥有社会责任,我想在这个部分《我是布莱克》在行销宣传面上亦作了个极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