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就是让两个16岁的年轻人透过自拍来记录自己的生活。为什么导演会将手机交给这两名年轻人?起因是当地有名16岁少年被警察误认通缉犯被射杀致死,但警察却已不小心枪支着地误发子弹的意外企图脱罪,而那是一个毒品枪支泛滥的穷苦社区,更被刻板挂上反正那里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死了一个也没差而被草率了结。
导演想找出这名少年被射杀的真相。他希望透过与这名少年最亲近的朋友来向大众呈现某种近似的真实(有镜头就没有绝对真实除了偷拍以外),同时借此让观众明白如果这名少年还活着的话,那他的生活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不过问题来了,当镜头对准被摄者,就有可能形成表演,与生活产生某种落差。更何况这部作品是在导演直接表明他想拍摄“他们的生活”而出发的作品,被摄者的身份极有可能透过镜头产生刻意的“利我”,因而违背纪录片宗旨。不过导演选择了最符合现代年轻人熟悉的方式,那就是自拍。镜头介入被摄者出现真实与演出的矛盾,而自拍正好是让摄影者与被摄者是同一人,那这个问题或许就能解套。
于是我们看到的《自拍 Selfie》,正是两名16岁的男孩他们透过手机自拍所拍下的画面。两个主角一胖一瘦,瘦的是亚历山大,胖的是彼特,彼特一直都很忧郁,后来我们才知道他的表兄弟不久前在街头身亡的事实,而亚历山大在咖啡厅打工,他很努力让自己远离枪支毒品。两个男孩的青春与友谊在这些自拍的片段中表露无遗,而同时间我们也在这些自拍背景里拼凑出这个社区的面貌。
《自拍 Selfie》并没有任何具体的故事线,原以为要找出的真相其实也没有任何(我们以为的那种)进展。最靠近真相的20岁台球场少年,对着镜头说那晚警察开枪的具体描述;前来试镜的12岁少年大声嚷嚷着要向警察复仇的诳语。两名自拍的16岁少年卡在不大不小的尴尬年龄,话题离不开如何才能吸引女孩注意,如何能让自己看起来帅一点等等。观影最初那来自陌生国度及语言的差异,逐渐在这些少年平凡的烦恼中产生了共鸣。他们的烦恼与梦想其实与你我无异。而随着拍摄时间的累积推进,两名少年也从一开始的胡乱瞎拍渐渐变成有主导性的清晰叙事,同时两人也愿意拍摄更加贴近自己情绪的片段。这些画面的发展或许也非常近似他们对未来的寻觅。
对片中几个画面特别难忘。其一是彼特在某晚拍下社区中一名父亲送给女儿的生日礼。是在大庭广众下找来歌手献唱情歌,父女俩在歌声中拥舞。虽然社区很破旧,但这段画面真的好美,意大利人的浪漫真的是不分贫富。其二是两位主角一起偷跑进废弃学校体育馆喝酒庆生的段落,亚历山大写给彼特的信很好笑,两人最后骑着摩托车带着烟火在深夜乱闯大街片段像极了《维多利亚》,原来真实世界也会有这样的电影感。
而全片结束在彼特最终离开了亚历山大跑去度假两周的画面。两人因为对这部作品的方向有些意见相左,彼特说想自己好好想想该如何让这部电影收尾而短暂离开(但其实最终的决定权其实是导演XD)。一直以来感觉都像是亚历山大在陪伴彼特,等到我们看见独自一人的亚历山大百无聊赖自拍才想起他开头说的那句话,“我没有任何朋友,在这里,我只有彼特。”只有十几岁的年纪我们才能有那种患难与共的至交,在那样的年纪交友都有着奇妙的独占性。或许是因为我们还学不会独处,也或许是因为当时我们还不害怕去依赖别人。
《自拍 Selfie》的片尾有一种预言式的惆怅,仿佛我能预见彼特与亚历山大日后会渐行渐远,毕竟两人在全片自拍的某些价值观与交友圈其实都能看见些许差异。而这样的惆怅同时也来自电影收尾与观众的距离,我们闯进了彼特与亚历山大的世界,而电影结束后我们与他们再也不会有任何关连。但我却因为这90分钟看见了遥远国度意大利某个社区的日常与非日常,看见了他们眼前的难关,或许与我眼前的难题不尽相同,但快乐或抒发的来源却都一样,那就是陪伴,友情与爱。
而在某些吉光片羽的时刻,平凡的生活切片其实也能成就一幕令人难忘的电影画面。
话说看完《自拍 Selfie》后,一直在想透过手机自拍这样的形式应该会成为趋势。虽然不太合乎传统纪录片的手法,过去强调不让被摄者感觉到镜头存在也有所违背。但总觉得对于时下的年轻人来说,自拍的话语权与表现欲,早已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这何尝不能算真实呢?
除此之外,这部作品也让我对于纪录片存在的价值与被摄者有何关系的矛盾中看见了一道曙光。映后导演在访谈影片中提到,很多案件的后续报导总是找来各种专家来评论,但明明与受害者最接近的是这些亲友,却没有人愿意透过他们将受害者的样貌还原。这次《自拍 Selfie》的导演专程找来受害少年的同龄朋友,试图透过他们的生活还原意外身亡少年的样貌。而也因为这部作品,让彼特与亚力山卓从茫然未知的生活中得到某种动力,他们拿着手机自拍的同时其实就是对着世界发声,证明他们的存在;而这部作品也让他们有了某种荣誉感,并且更加愿意去表达自己以及向他人陈述自己的立场。各种层面看来这部作品的“强行介入”都对被摄者产生了生命上实质的改变。
撇开纪录片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讨论,我其实更愿意看到的是作品对被摄者产生了哪些变化,而这些变化是能让他们往更好的方向前进。对我而言《自拍 Selfie》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或许没有很高的技术或艺术成就,但这部作品的存在,确实让这两名少年与该地区的问题成为有共鸣的画面,而非冷冰冰的报导文字。
而我看见的画面仍在我心中无限放大。
【艾莫西写在电影后面】
关于两位少年与这起误杀案的后续。导演说,在咖啡店打工的亚历山大获得了升迁成为咖啡师,不过导演说其实是甜点师,但亚历山大比较喜欢说自己是咖啡师。而始终找不到工作的彼特也在作品完成后如愿成为发型设计师,据说现在还有点炙手可热。至于误杀少年的警察后来被起诉判决十年徒刑,却又在几个月后改判两年。少年的父亲听到改判后整整五天不吃不喝结果心脏暴毙身亡。这终究不是一部剧情片而是真实世界。
另外也在网络看到了两名少年出席导演一起参加映后的照片,很为彼特与亚历山大感到开心。看来这部作品也让他们的生命历程有了实质的变化与不同的体验,看来我担心他们情感会渐行渐远这件事应该是没有发生才是(松了一口气)。
▲ 中间是导演奥古斯丁,左边是彼特,右边则是亚历山大,两位少年看起来气色很好。
▲ 网络上有彼特与亚历山大参加首映活动的受访影片,虽然听不懂意大利语,但感觉两人的自信与谈吐都很有自信了(有种当妈在为他们俩开心的错觉)。
顾名思义就是让两个16岁的年轻人透过自拍来记录自己的生活。为什么导演会将手机交给这两名年轻人?起因是当地有名16岁少年被警察误认通缉犯被射杀致死,但警察却已不小心枪支着地误发子弹的意外企图脱罪,而那是一个毒品枪支泛滥的穷苦社区,更被刻板挂上反正那里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死了一个也没差而被草率了结。
导演想找出这名少年被射杀的真相。他希望透过与这名少年最亲近的朋友来向大众呈现某种近似的真实(有镜头就没有绝对真实除了偷拍以外),同时借此让观众明白如果这名少年还活着的话,那他的生活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不过问题来了,当镜头对准被摄者,就有可能形成表演,与生活产生某种落差。更何况这部作品是在导演直接表明他想拍摄“他们的生活”而出发的作品,被摄者的身份极有可能透过镜头产生刻意的“利我”,因而违背纪录片宗旨。不过导演选择了最符合现代年轻人熟悉的方式,那就是自拍。镜头介入被摄者出现真实与演出的矛盾,而自拍正好是让摄影者与被摄者是同一人,那这个问题或许就能解套。
于是我们看到的《自拍 Selfie》,正是两名16岁的男孩他们透过手机自拍所拍下的画面。两个主角一胖一瘦,瘦的是亚历山大,胖的是彼特,彼特一直都很忧郁,后来我们才知道他的表兄弟不久前在街头身亡的事实,而亚历山大在咖啡厅打工,他很努力让自己远离枪支毒品。两个男孩的青春与友谊在这些自拍的片段中表露无遗,而同时间我们也在这些自拍背景里拼凑出这个社区的面貌。
《自拍 Selfie》并没有任何具体的故事线,原以为要找出的真相其实也没有任何(我们以为的那种)进展。最靠近真相的20岁台球场少年,对着镜头说那晚警察开枪的具体描述;前来试镜的12岁少年大声嚷嚷着要向警察复仇的诳语。两名自拍的16岁少年卡在不大不小的尴尬年龄,话题离不开如何才能吸引女孩注意,如何能让自己看起来帅一点等等。观影最初那来自陌生国度及语言的差异,逐渐在这些少年平凡的烦恼中产生了共鸣。他们的烦恼与梦想其实与你我无异。而随着拍摄时间的累积推进,两名少年也从一开始的胡乱瞎拍渐渐变成有主导性的清晰叙事,同时两人也愿意拍摄更加贴近自己情绪的片段。这些画面的发展或许也非常近似他们对未来的寻觅。
对片中几个画面特别难忘。其一是彼特在某晚拍下社区中一名父亲送给女儿的生日礼。是在大庭广众下找来歌手献唱情歌,父女俩在歌声中拥舞。虽然社区很破旧,但这段画面真的好美,意大利人的浪漫真的是不分贫富。其二是两位主角一起偷跑进废弃学校体育馆喝酒庆生的段落,亚历山大写给彼特的信很好笑,两人最后骑着摩托车带着烟火在深夜乱闯大街片段像极了《维多利亚》,原来真实世界也会有这样的电影感。
而全片结束在彼特最终离开了亚历山大跑去度假两周的画面。两人因为对这部作品的方向有些意见相左,彼特说想自己好好想想该如何让这部电影收尾而短暂离开(但其实最终的决定权其实是导演XD)。一直以来感觉都像是亚历山大在陪伴彼特,等到我们看见独自一人的亚历山大百无聊赖自拍才想起他开头说的那句话,“我没有任何朋友,在这里,我只有彼特。”只有十几岁的年纪我们才能有那种患难与共的至交,在那样的年纪交友都有着奇妙的独占性。或许是因为我们还学不会独处,也或许是因为当时我们还不害怕去依赖别人。
《自拍 Selfie》的片尾有一种预言式的惆怅,仿佛我能预见彼特与亚历山大日后会渐行渐远,毕竟两人在全片自拍的某些价值观与交友圈其实都能看见些许差异。而这样的惆怅同时也来自电影收尾与观众的距离,我们闯进了彼特与亚历山大的世界,而电影结束后我们与他们再也不会有任何关连。但我却因为这90分钟看见了遥远国度意大利某个社区的日常与非日常,看见了他们眼前的难关,或许与我眼前的难题不尽相同,但快乐或抒发的来源却都一样,那就是陪伴,友情与爱。
而在某些吉光片羽的时刻,平凡的生活切片其实也能成就一幕令人难忘的电影画面。
话说看完《自拍 Selfie》后,一直在想透过手机自拍这样的形式应该会成为趋势。虽然不太合乎传统纪录片的手法,过去强调不让被摄者感觉到镜头存在也有所违背。但总觉得对于时下的年轻人来说,自拍的话语权与表现欲,早已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这何尝不能算真实呢?
除此之外,这部作品也让我对于纪录片存在的价值与被摄者有何关系的矛盾中看见了一道曙光。映后导演在访谈影片中提到,很多案件的后续报导总是找来各种专家来评论,但明明与受害者最接近的是这些亲友,却没有人愿意透过他们将受害者的样貌还原。这次《自拍 Selfie》的导演专程找来受害少年的同龄朋友,试图透过他们的生活还原意外身亡少年的样貌。而也因为这部作品,让彼特与亚力山卓从茫然未知的生活中得到某种动力,他们拿着手机自拍的同时其实就是对着世界发声,证明他们的存在;而这部作品也让他们有了某种荣誉感,并且更加愿意去表达自己以及向他人陈述自己的立场。各种层面看来这部作品的“强行介入”都对被摄者产生了生命上实质的改变。
撇开纪录片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讨论,我其实更愿意看到的是作品对被摄者产生了哪些变化,而这些变化是能让他们往更好的方向前进。对我而言《自拍 Selfie》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或许没有很高的技术或艺术成就,但这部作品的存在,确实让这两名少年与该地区的问题成为有共鸣的画面,而非冷冰冰的报导文字。
而我看见的画面仍在我心中无限放大。
【艾莫西写在电影后面】
关于两位少年与这起误杀案的后续。导演说,在咖啡店打工的亚历山大获得了升迁成为咖啡师,不过导演说其实是甜点师,但亚历山大比较喜欢说自己是咖啡师。而始终找不到工作的彼特也在作品完成后如愿成为发型设计师,据说现在还有点炙手可热。至于误杀少年的警察后来被起诉判决十年徒刑,却又在几个月后改判两年。少年的父亲听到改判后整整五天不吃不喝结果心脏暴毙身亡。这终究不是一部剧情片而是真实世界。
另外也在网络看到了两名少年出席导演一起参加映后的照片,很为彼特与亚历山大感到开心。看来这部作品也让他们的生命历程有了实质的变化与不同的体验,看来我担心他们情感会渐行渐远这件事应该是没有发生才是(松了一口气)。
▲ 中间是导演奥古斯丁,左边是彼特,右边则是亚历山大,两位少年看起来气色很好。
▲ 网络上有彼特与亚历山大参加首映活动的受访影片,虽然听不懂意大利语,但感觉两人的自信与谈吐都很有自信了(有种当妈在为他们俩开心的错觉)。